[半导体照明联盟]坚持机制体制创新 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2014年联席扩大会议在京召开

  2014年12月31日,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管理顾问委员会、学术委员会2014年联席扩大会议在中科院半导体所召开。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高新司司长赵玉海、基础司司长马燕合、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陈家昌、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巡视员谢极、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廖国华、常州市武进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陆秋明等多个政府部门领导和学术界的众多院士、专家以及企业界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实验室主任、中科院半导体照明研发中心主任李晋闽研究员主持。

2.jpg

  实验室理事长吴玲、外方主任张国旗教授等向在座的领导、专家及嘉宾介绍了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汇报了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作为目前我国唯一依托联盟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已经建立了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理事会成员由发起研究单位和龙头骨干企业代表组成,决策实验室研发方向等重大事项。由师昌绪院士担任实验室首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实验室现有固定研发人员200多人,“千人计划”“百人计划”海外博士有15人以上。建设两年多来,申请专利200余项,已授权52项,也有原创性的国际性专利授权。作为国家标准委“半导体照明应用及能效标准工作组”组长单位,实验室联合企业通过共性技术研发成果制定先进技术标准,牵头制定8项国家标准,11项联盟标准,2项国际联盟标准,3项纳入发改委和国标委的“百项能效标准”,在规格接口、加速测试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进展,路灯模组接口标准已被企业广泛采用,初步解决了不同产品间兼容互换的问题。联合30余家企业开展了6项共性项目,共享专利42项,参与项目企业研发人员超过100人,技术服务企业超过200家。孵化转化技术成果10余项,已孵化6家公司,并且在可见光通信、智能控制及可穿戴设备研发及产业化上有较大突破。但在实验室成果转化过程中也遇到问题,如目前中国LED企业对前沿性技术成果的承接能力较弱,实验室缺少工程化技术验证的中试平台,以及技术团队随孵化公司流失的问题。

  最后,曹健林副部长在总结讲话时指出,联盟及实验室在引导产业创新发展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总结经验的同时很多问题也很值得政府、大学、研究所来反思。2014年是科技界的改革年,历史的发展证明了必须不断推进改革,同时不断适应环境发展变化。联盟和实验室对创新发展应满怀信心。曹健林对实验室还提出两点建议:第一,要坚持自身的定位,很多方面联盟建设的实验室更灵活,束缚更少,大胆创新,一定要坚持下去。第二,要继续开展国际化合作,不断加强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既有跨界合作,也有跨空间地域的合作。解决好共性的东西,就能吸引更多的人,事情就一定能做得更好。联盟建实验室很特殊,业务涉及科技部高新司、基础司、国际合作司、政策司四个司,同时都参加了实验室的发展讨论并给予了支持,这既说明实验室干得好,也说明意义很重大,有很多创新的地方值得各司来总结经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标委等部委也联合对实验室给予了支持,希望能够共同努力,共同培育好这个探索体制机制创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