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联盟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要点

  一、2014年主要工作简要回顾

  (一)联盟组织机构活动情况

  召开科研项目推进会10次,聘请科技经费管理专家对承担国家项目的盟员单位进行培训2次;聘请专家技术委员会专家为盟员单位咨询20余次。

  (二)联盟协同创新活动

  1.2014年,乳业联盟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乳制品综

  合加工技术及质量安全控制》1项,国拨总经费9650万元,2014年到位经费3002万元,目前到位总经费5437万元;项目执行过程中,本着对科技部负责、对项目负责、对行业负责的态度,联盟着重开展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编撰《联盟项目管理手册》,详细规定管理流程、各级职责与权限、具体措施与方法等等,同时做好《手册》的发放与宣贯工作,做到项目管理依据清晰、标准统一、过程透明、风险可控。

  二是,形成管理机构保障。成立联盟项目管理办公室与专家组、课题承担单位执行管理机构、研发团队负责人三级管理组织,配备课题秘书,落实各级管理任务,保证管理信息畅通。

  三是,强调项目过程管理当中的关键环节控制。除了按照《联盟项目管理手册》实施常态化管理外,甄选关键环节重点把握,实现项目管理分类化原则、项目管理精细化原则、项目核查现场化原则、项目预警原则。

  四是,严格执行预算经费管理。遵照国家有关科研经费管理规定,严控预算经费使用,做好科研经费审计核查,杜绝经费挤占、挪用现象。

  此外,以联盟盟员单位为主体承担国家及地方科技计划任务76项总经费25616.00万元,年度经费9008.72万元。

  3.建设示范与产业化基地4个,分别为: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示范中心(黑龙江); 宁夏金河阳光牧业有限公司; 宁夏塞尚阳光牧场有限公司; 奶牛养殖及乳品机械加工。

  4.组织共建研发中心10个分别为:

  江苏扬州市功能乳品研发中心,

  河北省发酵乳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建省膜分离企业技术研究中心

  厦门市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伊利欧洲研发中心

  奶业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CAAS-ICRAF农用林业与可持续畜牧业联合实验室

  中爱奶业科学技术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乳品工程实验室

  飞鹤-哈佛医学院BIDMC营养实验室

  5.开放共享技术创新服务平台6个分别为: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农业大学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乳业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伊利乳业研发中心,飞鹤乳业研发中心。

  通过以上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项目的有效实施,已经形成联盟内资源完全共享。

  三、联盟行业辐射活动和联盟宣传交流活动

  组织盟员单位提供展览服务12次,召开学术会议 22次;组织对外成果转让与推广38项,其中专利转让8项,新技术推广3项,技术服务12项,新产品示范应用3项;制定技术标准27项,其中国家标准10项,企业标准17项;组织对外技术标准推广3项;新产品研发70项;获得专利79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7项,发明专利72项;获省市级以上奖励32项。

  四、面向盟员企业单位,开展乳制品企业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工作。

  为提高乳制品企业实验室的检测技术水平,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联盟于2014年组织进行了乳制品行业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工作,共有近20余个企业参加,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实验室整体检测技术水平的提升。

  五、参与黑龙江省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方审查秘书处工作。

  为保障黑龙江省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申请增加新品种配方论证工作,受黑龙江省食药局委托,联盟理事长单位黑龙江省乳品工业技术开发中心作为配方论证工作秘书处,承担全省申请增加婴幼儿配方乳粉新品种配方论证日常工作,主要负责申请材料接收、汇总、上报和档案管理,组织专家审议评价和出具论证报告,指导企业申请材料填写的技术指导工作。已完成15家企业共574个配方的论证。

  二 、联盟工作成绩

  按照联盟二届一次理事会的工作部署,联盟积极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围绕产业重大共性技术及企业关键技术需求,以项目为依托,重点开展了乳品加工共性技术和重大产品的联合研究与产品开发、乳业发展战略研究等工作,进一步加强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产业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顶层设计定位准确,着力开展了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联盟高度重视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着眼于为政府部门制定决策提供依据。三年来,联盟组织调研并撰写了《我国乳制品工业外资战略研究》、《乳制品加工技术与装备发展战略研究》、《乳制品加工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调研报告》等重大研究报告,开展了中国乳业产业发展国际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工作,并以此为基础,组织联盟专家,制定了产业技术创新链和产业技术路线图,得到业界广泛认可。2014年,《乳品加工装备技术创新链研究》被收录于科技部国家“十三五”科技规划依据用书(《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链案例研究》),为科技部制定乳品行业科技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二)科学研究勇于攻坚,有效提升产业持续创新能力

  《“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将增强重点产业持续创新能力,作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十二五”以来,联盟着眼于产业持续创新能力的提升,取得了良好效果。在重大课题方面,联盟组织实施国拨经费9,650万的“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乳制品综合加工技术及质量安全控制》,此项目是以面向盟员单位征集的32个技术需求为基础,先后组织专家技术委员会扩大会议5次,小型技术研讨会10次,以产业技术方向为目标,从满足国家需求、服务国家利益、兼顾地方利益、突出企业示范作用的角度出发,凝练出产业急需解决的共性关键性问题,形成十二个项目建议并被科技部予以采纳。通过课题的研发、集成,在乳品品种结构丰富和改善、乳品关键设备与包装材料、乳制品关键危害因素检测和控制、特色乳资源加工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点突破。此外,“十二五”期间,以联盟名义推荐农村领域预备项目10项,全部入选项目库,并启动实施;联盟成员单位自筹资金开展横向科技创新项目31项,以解决企业新产品开发、产品升级和具体技术问题为主,经费累计近4.8亿元;围绕联盟任务,盟员单位开展纵向技术创新项目115项,经费累计2.4亿元;联盟还积极组织盟员单位申报各类课题,为盟员单位沟通协调提供技术支撑,以联盟主要成员单位为主体承担地方科技计划项目60余项。

  (三)成果转化效果显著,有力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促进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科技政策的趋势,无论是对于政府、企业,还是高校、科研机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几年来,申请发明专利129项,其中授权专利18项;申请实用新型3项,软件著作权1项;组织对外技术转移6项,新产品示范应用40余项,带动企业利润新增10%以上。通过无菌灌装设备及包材、乳粉加工设备等关键设备国产化,打破国外壁垒,填补国内空白;巴氏杀菌酸奶、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具有特定益生功能发酵乳制品等产品创新、膜技术等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品市场,在2014年行业乳制品产量同比下降不利背景下,通过提升产品的高附加值,仍带动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继续保持增长。这些成果促进了消费者对国产品牌信心,提升我国乳业核心竞争力,充分说明联盟在提升经济社会效益上发挥了较好作用。

  (四)资源共享初见成效,有力提高了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

  三年来,联盟共组织盟员单位共建技术研发平台27个,其中包括黑龙江省新型乳制品开发技术工程化平台1个(国乳中心、黑龙江乳业集团、摇篮乳业);共建企业研发中心3个(国乳中心分别与完达山乳业、万家宝乳业、上海润盈科技);提供技术支撑新建企业技术中心1个(银川金河乳业);区域性共建研发中心实验室22个(乳品深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伊利,圣唐羊乳产品研发中心—农产品加工所,江苏省乳品生物技术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等);搭建行业数据共享平台2个(母乳数据库、乳酸菌资源库);协调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乳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农业大学)、黑龙江省乳品工业技术开发中心(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农业大学)等大型仪器资源优势单位面向盟员单位共享,为盟员单位提供仪器服务1 240次,累计1 350机时。以上这些举措,使各成员单位之间最大化地实现科研仪器及设备共享,形成了互补互利、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五)行业服务形式多样,充分发挥了联盟的优势和作用

  联盟历来注重各成员单位间的沟通和联系,积极发挥服务企业的作用。2011年以来,以突出特色为切入点,为企业提供了多样服务。一是标准服务。2012年,针对我国ESL奶、老酸奶、UHT及巴氏奶等乳品标准空白,联盟组织盟内优势企业进行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联盟标准制定,规范了国内相关产品,促进了企业技术升级;2013年、2014年组织联盟成员开展了酪蛋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二是技术服务。2012年,联盟组织专家对辉山乳业工艺升级、调整产品结构方面,提供服务,解决了企业生产中遇到的乳清脱盐技术瓶颈问题,为辉山系列婴幼儿配方乳粉顺利面市,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2013年4月,联盟组织专家对婴幼儿配方粉主要配料--乳清粉指标问题进行了论证,为伊利等企业与国外供应商谈判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数据,保护了企业利益,进一步保障了我国婴幼儿配方粉产品的质量;2014年5月,联盟委派业务骨干赴德代表中国与德国知名的第三方检测机构(MUVA-kemptem实验室),就进口乳清粉中需氧芽孢杆菌超出乳品企业内控指标的问题进行了比对与确证,对两国检验方法和标准中存在的争议达成共识,减少了两国的贸易摩擦,切实解决了乳粉生产企业在检验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三是培训服务。联盟每年为企业举办检验员检测技术专项培训,累计培养1 500余人次,并多次派遣技术人员赴伊利、蒙牛、完达山、贝因美等乳企进行检测技术现场指导。四是信息服务。建立了联盟网站,及时发布联盟动态信息,加强与盟员单位的交流,促进了联盟内信息、成果的共享。

  (六)交流研讨广泛开展,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

  2011年~2014年,联盟先后组织专家委员会扩大会议5次,小型技术研讨会10次,商讨联盟顶层设计、联盟项目入库申报及行业战略分析;先后组织成员单位参加大型展会36次;支持盟员单位召开国际乳业生物技术大会、功能性乳制品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和中法婴幼儿配方奶粉质量安全研讨会等大型国际会议15次,将联盟创新成果面向整个乳品行业进行技术扩散和转移,达到了把握和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的目的。既实现了技术创新资源的共享,又使国家相关部委和行业对联盟有较深入的了解,提升了联盟的社会影响力,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联盟的发展与各成员单位的要求和期待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运行经费有待增加。由于联盟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将经费直接划拨到课题承担单位,没有项目管理运行经费,因此,秘书处组织专家组开展的现场检查、指导等工作,产生的交通、食宿等费用,无法列支,当前费用主要由专家自行承担或国乳中心垫付,不利于调动相关专家参与的积极性。二是技术瓶颈攻关能力有待提高。由于乳业产业链较长和我国乳业发展基础薄弱,在很多领域都存在技术瓶颈,基于人员及科研条件的制约,联盟仍需要不断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三是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有待提高。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联盟在这方面的能力需要不断的提升,才能达到国家要求。四是社会影响力有待扩大。随着联盟的快速发展,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与联系日益紧密,因此,只有进一步扩大联盟的影响力,才能更好发挥联盟在政府决策过程中的参谋作用,才能促成政府健全和完善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运行机制。

  综上所述,我国的乳业发展任务还很艰巨,联盟肩负的责任仍然厚重,这需要我们各成员单位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才能够促进联盟稳定发展,进而推动我国乳业产业的提质升级。

  三、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任务

  (一)多领域发展,重点突破乳业发展瓶颈技术

  乳业产业链较长,我国乳业发展基础薄弱,目前仍存在许多技术瓶颈。“十三五”期间,联盟计划在关键瓶颈技术如奶牛品种改良、乳深加工技术、安全体系建设及示范、快速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应用、发酵剂自主研发应用、关键设备研发应用等方面攻关研究,实现技术突破。

  (二)实施首席专家制,充分发挥专家作用

  联盟专家技术委员会现下设5个分委员会,从各专家分委员会中聘任该领域首席专家,建立首席专家制度,围绕首席专家建立创新团队。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首席专家制度利于实现行业专家整合的常态化管理,由首席专家领军建立起该领域稳定的创新团队对产业共性技术及企业生产关键技术论证,提出项目方案,为申请各级、各类项目作好储备;作为领域的权威专家对企业工艺升级、产品结构调整、检测技术和标准比对验证等个性技术需求,由该领域专家进行一对一有针对性的专项解决,更利于为企业提供有的放矢的技术服务,解决实际问题。

  (三)整合各类资源,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联盟通过各级各类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的实施,对制约行业发展的重大难题和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促使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形成有机整体。科技成果转化,以承担项目的企业为主体优先转化;如果在一定时期内没有形成转化的,将在联盟内部实行科技成果的有偿共享,扩大技术辐射面,这样既对有能力承担课题的企业有利,又对一些科研能力有限的中小企业加大了扶持力度,从而实现整个行业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四)健全完善机制,提升联盟运行效率

  “十三五”期间,联盟计划在资源平台共享机制、人才支持培养机制、知识产权分配机制、成员协同创新机制等方面建立健全各项有效激励机制,以促进联盟成员加深合作,更大地释放合作产生的正能量,有效提升联盟运行效率和合作动力。

  (五)制定联盟标准,增强联盟在制定国家标准中的话语权

  在现行国家标准的修订过程中,充分征询联盟企业意见。对目前缺失的标准,由联盟牵头制定联盟标准规范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行为,运行成熟后为国家标准的制订提供可靠的依据,进而增强联盟在国家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最终将联盟标准推荐为国家标准。

  (六)扩大对外合作,吸引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我国的乳业发展底子薄、积淀少,特别是在加工技术及质量控制领域与国外乳业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今后要依托联盟的整体优势,跨领域、跨学科,加大对外合作、加强日常的国际交流,获取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管理经验,使得我国乳业科技得到快速发展。

  (七)加强舆论宣传,维护行业利益

  一是充分发挥专家技术委员会的作用,通过每年定期举办中国乳业专业领域最高级别的技术高峰论坛、邀请国外权威组织IDF代表及专家学者参会等方式,形成亲乳业联盟的专业圈。二是借助高峰论坛,发布《中国乳业白皮书》,对当年乳业进行年度回顾、热点探讨、争议释疑,形成业内相对统一、客观的意见和观点。三是建立联盟新闻发言人制度,对行业中发生的应急事件和热点关注问题,由首席专家共同商讨,形成统一意见,由联盟新闻发言人代表联盟发出权威的声音,正确引导舆论导向,逐步实现乳业舆论一致性,消除不良影响、切实保护行业。四是设立与媒体的沟通平台。依托中国乳业信息网建立乳制品安全信息发布平台,定期提供乳品安全信息、科研最新成果,成为权威的信息源头。

  (八)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沟通,为联盟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不断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沟通与联系,充分发挥联盟在政府科技投入和政策设计中的助手作用,建言进策,积极促进政府出台促进乳业产业建设的扶持政策和协调机制,以及通过多种手段促进联盟的发展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