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类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要点

  一、 联盟2014年度工作总结

  肉类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筹建于2010年9月,次年1月正式通过科技部审批成为首批试点联盟之一,在2012年科技部组织的试点联盟评估中获评A。联盟成员共计40家,包括雨润、双汇、喜旺、皓月等22家行业骨干企业,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12所知名高校,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4家科研院所,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肉类协会和中山市黄圃食品腊味商会2家社团组织。联盟的产学研合作创新领域涉及加工技术、加工装备、质量安全控制等,拥有工程中心11个,重点实验室13个,检测中心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和工作站14个,合理的产业布局,雄厚的硬件平台为联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4年,联盟继续坚持“面向市场、平等自愿、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促进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并存的创新模式,构建行业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联盟组织机构活动进展

  1、本年度理事会情况

  2014年11月21日,联盟在山东省胶州市召开2014年度肉类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会会议,肉类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王守伟、青岛建华食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华建、中国农业大学任发政教授、江苏雨润肉类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徐宝才、漯河双汇肉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程文新以及来自南京农业大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唐人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得利斯集团有限公司、锡林郭勒盟肉类协会等33家联盟成员单位的61名代表参加会议。其中参会理事人数33人,占本届理事会成员总数的75%。会议由联盟秘书长乔晓玲主持,由成员单位青岛建华食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承办。

  会议审议通过了《2014年度联盟及秘书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第二届专家技术委员会委员提名名单;表决通过了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黑六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成为联盟新成员;投票确定2015年度理事会由通江县巴山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承办。与会代表一行还参观了青岛建华食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1.jpg

  2、本年度专家委员会会议情况

  2014年11月21日,联盟在山东省胶州市召开专家技术委员会会议,并进行第二届专家委员会换届。第二届专家技术委员会构成为主任委员2名,分别为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院士和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庞国芳院士;副主任委员2名,分别为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罗云波院长和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王守伟主任;委员19名,分别为来自西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的领域专家。与会代表先就《肉类加工产业科技发展“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进行了热烈研讨,建议继续深入开展肉类基础科学研究,大力开发能够体现不同地域特色的中式传统肉制品,加快发酵肉用发酵剂的商品化进程,重视新型活性智能化包装技术等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参照我国法规和标准背景开展工艺技术的系统化开发,提高科技成果的落地率;随后,与会代表就《2014年肉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讨论稿)进行了逐条审议,从如何更好的细化肉品分类、建立行之有效的检验体系及检验能力认证制度等方面提出了74条意见建议。联盟将组织相关工作主持单位,针对各项意见建议,尽快修改完善《肉类加工产业科技发展“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和《2014年肉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做好肉类加工产业新时期技术攻关布局,保障肉类加工企业的合理需求。

  3.组织机构特点

  为及时解决问题,规范运行管理,联盟在以肉类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议为主要契约纽带,以理事会和专家技术委员会为主要运行机构,以秘书处为主要执行机构的基础上,增设知识产权协调委员会、项目统筹领导小组和《联盟动态》编辑部为辅助运行机构,建设肉类产业联合研发基地为联盟技术平台,明确以联合技术攻关为主要合作方式。

  肉类产业联合研发基地:联盟的主要技术平台,为肉类产业技术创新研究提供仪器设备、技术支持,根据南北地域风俗习性和产品结构特色差异性,地点分别设在北京和南京。

  知识产权协调委员会:配合理事会处理对外知识产权问题,代表理事会处理联盟内部知识产权争端问题,对创新成果进行界定、归属权判断。

  项目统筹领导小组:对预申请项目或已联合申请项目进行统筹管理,包括项目申请、任务分工、协议签署、资金分配、科技成果及知识产权管理、成果转化、项目结题验收等。

  《联盟动态》编辑部:定期及时将联盟内部工作动态及行业相关事件以刊物的形式传递给相关部门领导和联盟内部成员。已编发6期。

  (二)联盟协同创新活动

  1、技术创新

  2014年联盟组织成员单位新申请“清真羊肉食品品牌国际化路径研究及优质安全生产运销技术支撑体系构建”、“新丝路经济带青海牦牛肉优质安全加工技术与品牌创新模式研究与示范”、“调理肉制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生产示范”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5项,同比上升8%;组织开展“高品质秋刀鱼和鱿鱼特性研究与新型产品研发”、“豌豆蛋白和食用纤维在肉制品开发中的应用”合作创新项目15项,同比上升4%;累计在研国家科技计划项目6项,国拨经费8072万元,包括863计划项目“发酵肉制品与玉米及膳食纤维工程化加工新技术研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全产业链动物源食品加工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典型示范”等。联盟新突破高通量肉种鉴别技术、腌腊肉制品后熟人工气候系统等核心、关键共性技术30余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式菜肴原料质量安全检测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

  联盟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开展中式菜肴原料质量安全检测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工作,从中式菜肴工业化需求出发,聚焦主要主食原料(肉、蔬菜),开展基于(近)红外光谱、X射线、电特性、RT-PCR、LAMP等无损光电扫描技术、生物技术用于关键指标(新鲜度、真伪、加工品质、亚硝酸盐、微生物、异物等)的快速多指标复合检测技术研究,研制在线、便携装备或试剂盒,建立中式菜肴原料质量安全关键指标快速检测技术体系,构建典型中式菜肴特征谱库,推进中式菜肴的工业化和标准化进程,促进我国中式菜肴产业的整体技术实力和综合效益的提升。

  2014年课题组开发了中式菜肴原料牛肉、猪肉挥发性盐基氮的近红外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建立了基于近红外技术的牛肉、猪肉的新鲜度快速无损检测方法标准和2套近红外预测模型;制作完成1台计算机视觉系统样机,成功建立了牛肉和猪肉2套计算机视觉预测模型;开发了中式菜肴原料肉的高通量掺假鉴别方法,初步建立了基于多重PCR-熔解曲线技术的高通量掺假鉴别方法体系,实现单孔同时检测9个物种源性成分,检出限达到0.1%,申请发明专利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北京金美添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北京绿富隆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建立了中式菜肴原料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及装备示范基地,提升了企业工业化、标准化水平。

2.jpg

  (2)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发酵和中温肉食产品开发及产业化”

  课题1:“发酵肉制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系列产品开发”

  联盟依托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开展发酵肉制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系列产品开发工作,针对高性能肉品发酵剂选育技术、高活性肉品发酵剂制造技术、发酵肉制品生产控制技术、发酵间环境智能化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建立完整的发酵肉制品加工关键技术和装备体系,以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开发系列发酵肉制品,目前课题组研究并建立了乳酸菌和葡萄球菌的高效组合筛选体系,新筛选2株自主知识产权菌种;研究了发酵香肠性状和栅栏因子精确控制技术和发酵剂菌株抗逆性分子定向改良技术,初步建立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一级和二级致死模型和亚硝酸钠与萨拉米色泽、酸度之间的数学模型。已开发单一直投干粉发酵剂2种,申请发明专利2项,并在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建设年产10吨发酵肉制品现代化加工中试线1条,保证可流水线化作业,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jpg

  课题2:“中温肉制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生产示范”

  联盟依托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联合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鹏程食品分公司共同开展中温肉制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工作,针对目前我国尤其北京地区中温肉制品强烈的市场需求和落后的加工技术之间的突出矛盾,通过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建立适用于中温肉制品从原料到成品的加工关键技术体系,在保持产品高品质的同时大幅延长常温货架期,目前课题组人员已成功突破中温肉制品靶向抑菌技术,建立了芽孢萌发诱导技术体系,完成了中温肉制品实验室小试阶段,开发中温肉制品3种,常温下保质期达到120天以上。同时在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鹏程食品分公司建立年产10000吨生产示范线1条,实现销售收入1700万元,该条生产线全线采用进口设备,保证可流水线化作业,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jpg

  课题3:“副产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生产示范”

  联盟依托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联合北京二商大红门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共同开展副产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低值猪杂油、猪油品质保持和抗氧化、猪骨酶解技术、猪骨水解蛋白遮苦技术、层析分离技术等副产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并进行猪杂油加工设备组装与技术集成,开发以低值猪杂油为主要原料的系列综合利用新产品,形成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与标准,建立低值猪杂油高附加值产品生产示范线,延伸猪屠宰加工产业链。本课题的实施以带动企业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为目标,为企业培养副产物综合利用研发人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创新能力,将整套的猪油和猪骨综合利用新技术在应用到整体生猪屠宰行业中,在北京二商大红门肉类食品有限公司新建成年产1000吨食用猪油生产示范线1条,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实现销售收入800万元。

5.jpg

  (3)秋刀鱼和鱿鱼产品研究与开发项目

  联盟受北京水产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开展秋刀鱼和鱿鱼产品研究与开发项目研究工作,项目研究内容包括为企业开发新型秋刀鱼系列产品4种、鱿鱼系列产品2种;针对各种产品形成涵盖产品配方、加工工艺、操作规范、产品标准、包装技术、防腐保鲜和人员培训在内的产品加工生产解决方案。

  项目实施帮助企业开发秋刀鱼和鱿鱼新产品6种,丰富了企业产品种类,形成相关产品市场调研报告、营养特性及加工特性报告等研究报告,为企业后续产品的开发与投入市场积累了理论基础,同时为企业在烟台建立加工厂提供建厂布局、产品加工工艺、操作规范等技术支持,为企业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经济效益。

  2、标准制定

  2014年,联盟共参与制修订国家及行业标准3项,其中,《NY/T 2653-2014骨素加工技术规范》于2015年1月1日实施,《GB 2730-2014 腌腊肉制品》将于2015年发布,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修订解决了困扰企业长达20年的共性标准问题。

  2014年10月,联盟召开第二届全国肉禽蛋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暨畜肉制品分委会成立大会,会上,宣读了《关于全国肉禽蛋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及复函》和《关于成立全国肉禽蛋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畜肉制品分技术委员会的复函》,并向标委会全体委员颁发聘书。会议讨论通过了全国肉禽蛋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畜肉制品分技术委员会章程及秘书处工作细则。随后,作标委会第一届工作总结和第二届工作计划报告,分委会秘书长作分委会第一届工作计划和标准框架说明报告。最后由行业龙头企业代表做企业标准化工作经验及需求汇报。畜肉制品分委会(秘书处设在联盟秘书处)的成立有助于推进我国肉禽蛋制品标准化体系建设进程,特别是强化了联盟在畜肉制品标准制修订方面的话语权,对加速我国畜肉制品标准制修订工作有着积极意义。

6.jpg

  2014年11月,联盟在京召开农业行业标准《肉制品加工中非肉类蛋白制品使用导则》预评审会,该标准由联盟成员单位起草完成,标准一旦实施,将限定非肉类蛋白在肉类加工制品中的使用方式和使用形态,避免不法企业以块状和纤维状非肉类蛋白冒充肉类进行加工,为促进肉类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构建食品企业的诚信体系,提高消费者的知情权提供了标准依据。

7.jpg

  (三)联盟行业辐射活动

  1、举办大型技术交流会

  联盟于2014年3月30日至4月1日在京顺利举办“2014年度肉类加工技术及机械科技周”。科技周已成功举办23届,是以肉类加工技术装备、添加剂、包装材料等展示、交易为主体的大型综合性肉类工业科技展览会,是国内肉类加工技术及机械设备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专业交流盛会,参展商共计二百余家,双汇集团、北京博邦食品配料有限公司、石家庄市汉普食品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参展,参观人数达万人。

  科技周同期举办了“新技术和新成果推介会”,共计9场。北京博邦食品配料有限公司、济南海乐·西亚泽食品有限公司、美添前景科技有限公司、沈阳仁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发布肉类加工、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功能食品等领域新技术、新成果40余项,相关技术负责人与参会人员展开了热烈交流。

  本届科技周不仅展示了我国肉类加工技术及机械制造的最高水平,同时也为我国肉类加工及机械制造企业开拓市场,进一步加快技术的扩散与转移,推进肉类产业加工技术与装备的升级换代做出积极贡献。

8.jpg

  2、组织技术成果推广、技术转移活动

  2014年8月起,受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委托,联盟在北京、上海及广州连续举办3场“锡林郭勒绿色羊肉产品推介会”,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相关政府部门、肉类加工企业和餐饮企业的284名代表参会,现场签署合作协议13项,充分展示了锡林郭勒盟绿色肉类食品的特有品质及精深加工肉类食品成果,搭建了地方特色肉类食品走向全国的高效平台。

9.jpg

  3、人才培养

  2014年,联盟举办技术培训班2期,受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邀请授课1场,培训学员共计152名,主要内容包括:

  (1)清真酱卤肉制品加工技术培训班

  为贯彻国家关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提升西北地区肉类加工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2014年8月25日至26日,联盟在青海省西宁市新时代大厦成功举办“清真酱卤肉制品加工技术培训班”。联盟邀请4名专业技术人员免费为来自青海、甘肃、宁夏和陕西省的33家企事业单位的75名肉类加工行业技术人员进行了授课培训。培训共计12课时,主要内容包括酱卤肉制品现状及发展趋势、肉品基础科学、酱卤肉制品常用辅料和添加剂、产品防腐保鲜技术及理论、酱卤肉制品加工及分析评价和质量安全过程管理。

  培训班的举办取得热烈反响,对进一步提高西北地区肉类加工企业技术竞争力,指导和推动西北地区肉类加工产业升级换代具有积极意义。

  (2)内蒙古牛羊肉加工技术培训班

  2014年10月,受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政府委托,联盟在北京市举办了“内蒙古牛羊肉加工技术培训班”,共有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15家企事业单位的45名技术人员参加培训,此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有助于发挥联盟在行业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内蒙地区肉类加工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3)内蒙古科技干部培训班

  2014年11月,受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委托,联盟为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32名各级科技主管部门负责人进行平台运行和羊肉产业发展相关知识培训。联盟还邀请全体学员到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指导参观学习,为大家介绍了先进大型仪器设备、传统肉制品产地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建设情况及亟待推广应用的成熟加工技术,有助于加深学员对先进技术的理解,提高提升内蒙地区肉类加工产业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10.jpg

  (四)联盟宣传交流活动

  1、宣传工作

  肉类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十分重视联盟宣传工作,设立联盟网页(http://www.bafs.ac.cn/Default.aspx?tabid=78),及时开展面向全行业的宣传工作。

  2、定期出版联盟工作简报

  肉类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秘书处为主要执行机构,特设《联盟动态》编辑部为联盟辅助运行机构,定期及时将联盟内部工作动态及行业相关事件以网站信息、电子邮件和刊物的形式传递给相关部门领导和联盟内部成员。其中《联盟动态》杂志已编发6期。

  3、与其他联盟开展交流活动

  肉类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始终坚持“面向市场、平等自愿、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与食品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食品安全检测试剂和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饲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营养健康食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应急救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大健康产业联盟等多家产业技术联盟保持良好交流合作关系。

  4月11日,受北京市科委委托,联盟承办了“食品加工与安全建设相关领域联盟对接交流会”,以促成跨联盟跨领域合作对接。来自食品装备、食品安全检测试剂、营养健康等相关领域联盟的18位代表参加会议。本次会议促进了相关领域联盟之间的了解和交流,为探索各联盟之间创新合作模式奠定了基础。会上,联盟与食品装备联盟就“传统肉制品产地加工基地”建设达成合作意向。

11.jpg

  (五)典型案例

  西式发酵肉制品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

  西式发酵肉制品起源于欧洲,一直是欧美发达国家的主流肉类食品之一,是一种公认的高档纯肉制品,具有加工方式低碳节能、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色泽美观和保质期长的鲜明特点。联盟自“十一五”起,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863”科技计划项目,滚动开展西式发酵肉制品加工技术和产业化示范研究,集成加工技术、生物技术、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智能技术等,最终建立了西式发酵肉制品加工关键技术体系,实现了技术创新、成果创新和产品创新,具有10余项独立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4年,通过国际协同创新,联盟“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全套意大利发酵肉制品加工技术试验车间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和发酵火腿加工设备,成功建成6条发西式酵肉制品生产线并试生产帕尔马风味、萨拉米风味等多种符合国人感官体验的新型发酵肉产品。

  该发酵肉基地的落成投产标志着联盟已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套发酵肉制品加工关键技术和装备体系,是食品生物制造技术领域的革命性升级,经进一步辐射推广后,不仅有利于提升我国肉制品加工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竞争力,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其“绿色、低碳”的生产理念也将对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国家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12.jpg

13.jpg

  传统腌腊肉制品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是中华饮食文化的瑰宝,但工业化和标准化生产程度低及品质安全等问题一直制约着产业的发展,受到政府部门和消费者的普遍关注。联盟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开发并集成腊肉肉皮软化技术、中红外-热风组合干燥技术、清酱肉快速成熟技术、一种低苯并芘残留的腊肉加工方法和亚硝基血红蛋白的合成制备等14项新技术形成了腌腊肉制品轻简化加工关键技术体系。该体系技术完备,包括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技术7项,转化效果好,截至2014年底在金字火腿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皇上皇集团有限公司肉食制品厂等企业建立5条年产100至1000吨的现代化生产示范线,着力解决消费者“吃的安全健康营养”的问题,推动民族食品早日走向国际舞台。

14.jpg

  (六)运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无。

  二、联盟2015年度工作要点

  1.组织编写并发布《肉类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十三五”发展规划》;

  2.组织编写并发布《肉类加工产业调研报告》;

  3.按照科技部工作安排,完成与新疆地区产业联盟对口合作计划,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对提出明确需求的联盟,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并落地实施;

  4.以较强的公益性服务特点出发,建设肉制品加工技术服务平台一期项目——传统腌腊肉制品加工技术服务平台,把握腌腊肉制品技术供求双方对科技成果转让的本质性需求,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帮助企业发展壮大;

17.jpg

  5.组织为期一个月的肉制品加工技术与生产管理培训活动,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20人;

  6.深入开展与食品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科技自动化联盟等相关技术领域联盟的协同创新工作,组织或参与相关技术对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