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2年工作总结

  2012年,在国家科技部及相关部委领导的支持关怀下,在理事会的领导和推动下,在联盟成员单位的相互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坚持“引导产业发展、推动技术创新”的宗旨,以实现“在政府相关政策引导下,促进实施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活动与技术扩散,推动共性技术应用”为目标,在推进联盟组织化、制度化、规范化运行方面,在研究制定行业科技发展战略及规划、组织策划和承担实施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和研制开发重大典型产品方面,在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与搭建联合攻关研发平台方面;在开展技术辐射、培育农业装备重大产品创制的产业集群、推动联盟内外合作与交流方面,开展了系列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取得了显著运行成效,在科技部评估中被评为A,得到了科技部、社会以及媒体的充分肯定,得到了成员单位的认可,促进了联盟的建设与发展,稳步推进了产业技术创新与进步,联盟工作进入新的阶段。

  一、2012年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统筹组织并完成了国家“十二五”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发展规划和重大专项总体实施框架,全面布局国家“十二五”农业装备领域科技重点任务,奠定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组织完善了统筹布局“十二五”重点科技任务的《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了“农业机器与种养系统融合互作机制研究”、“现代多功能农机装备制造关键技术”、“智能化农机技术与装备”、“现代节能高效设施园艺装备”、“现代畜牧业福利养殖设施与技术装备”、“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关键技术与装备”、“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等七项主要任务,以及加强农业装备产业科技的统筹规划部署、加强农业装备产业技术研究平台体系建设、加大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实施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创新国际化战略等四项保障措施;组织凝练了“多功能农业装备”重大专题,列入《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成为现代农业科技领域7个重点专题之一,专题提出要“瞄准培育低耗低排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开展现代农机装备制造、农机智能装备、农机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突破支持精准和大型复杂农机重大技术,开展农业机械化技术集成与示范,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农机科技集团”。组织完成了“农业装备产业科技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围绕“973”应用基础研究、“863”高技术研究开发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3个层次部署6项“十二五”重大科研项目内容,农业装备在国家现代农业领域科技地位显著提升。

  积极参与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组织开展了农业装备产业共性技术体系、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研究,围绕构建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链需求,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任务、措施和政策举措等。

  (二)全面完成了“十一五”重大产业技术创新项目,有力地促进了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提升,进一步推进形成了以联盟为核心的联合攻关、协同创新的机制。

  1、圆满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大型农业动力与作业装备研制”重点项目,以及国家863计划“现代农机智能装备与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秸秆收集固化成型关键技术及装备”重点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分别于2012年3月2日、5月22日完成了国家863计划“现代农机智能装备与技术研究”重点项目课题以及项目验收。

  “现代农机智能装备与技术研究”项目是依托联盟优势,由中国农机院牵头实施。项目立足智能农业装备技术的基础理论,着眼大型高效智能和轻便智能装备技术,以战略性、前瞻性和前沿性技术为重点,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和应用基础技术,强化空白产品核心技术供应能力和提升产品档次,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装备技术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和农业装备智能化技术水平。

  ——项目实施取得丰硕成果。联盟优势单位以及行业内外相关22家优势单位投入资金5800多万元,其中863计划专项资金2776万元,投入了257人,突破共性关键技术36项,开发农业装备新产品、新装置16种;7项科技成果通过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以上水平;申报专利64项,其中发明专利37项;授权专利24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11项;制定企业标准3项;发表科技论文78篇,其中SCI或EI收录达到37篇;培养博硕士研究生63人。

  ——项目实施突破了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土壤工作部件模拟试验自动检测平台、智能化精量播种模拟系统等智能化土壤-植物-机械工况模拟系统技术解决了大型农机全天候试验的技术难题。研发的联合收割机多参数调控执行系统、3~10kg/s喂入量测控装置、具有总线接口功能的联合收割机作业流程故障诊断预警模块,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研发的采棉机在线测产、行走速度自动控制、自动对行、监测系统等智能控制系统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发的轻小型农机动力底盘、可变轮距/地隙等关键技术,为山地丘陵机械研发提供技术支撑。

  ——项目实施创新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农机产品。创新开发了基于智能化控制技术的工况模拟检测系统、切纵流稻麦联合收获机、甜高粱茎穗联合收获机、棉花打顶机、大型智能控制采棉机、丘陵山地姿态智能调控多功能动力底盘及小型收获与轻便型插秧机等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农业装备升级换代。

  (2)分别于2012年4月20日、9月19日完成了“大型农业动力与作业装备研制”重点项目课题和项目验收,实施充分体现了科技部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视和支持,充分表明了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能够组织好、完成好国家重大科研任务。

  “大型农业动力与作业装备研制”重点项目是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实施首个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所有成员单位均参与了项目实施。项目重点围绕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以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对大型农用动力及作业装备的急迫需求,瞄准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装备等农业装备技术发展重点,着力突破大型拖拉机及配套的精密播种机械和种床整备联合作业机械、可变地隙/轮距动力机械与大型油菜收获等核心关键技术装备,研发300马力级拖拉机及配套的农机具技术打破目前我国该动力段大型田间作业机具依靠进口的局面,促推产品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农机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项目实施取得了一批重大实用成果。项目全面深入贯彻农业科技面向农业生产发展重大需求,突破共性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应用,力争取得重大实用技术成果的总体要求,15家联盟单位以及行业内外相关9家优势单位投入资金4975多万元,其中支撑计划专项资金1856万元,集聚了200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突破共性关键和重大产品26项,开发农业装备新产品7种、新装置20种,大部分成果实现应用,3项重大科技成果通过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以上水平。项目实施共申报专利37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授权专利20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获软件著作权登记2项;研制标准草案16项,其中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7项、地方标准1项、企业标准7项;发表科技论文22篇;培养博硕士研究生44人;建立示范基地7个,中试生产线7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项。

  ——项目实施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大马力拖拉机研发突破了电控与传动系统、电液控制负载换档及负荷换向、闭心负荷传感液压系统、总线控制等大型轮拖技术,实现了传统大功率拖拉机产品技术升级,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农用动力技术平台。可变地隙与轮距动力机械研究突破了地隙与轮距动态调控技术、同辙转向、气液平衡减震、基于电液控制的防滑和同步驱动等技术,配套中耕作业装备技术,满足棉花、玉米、大豆、油菜等农作物中后期田间生产管理要求。精密播种机械研究实现了高速气吸式排钟、分层施肥、种肥气流输送与电子监控、宽幅液压折叠等关键技术的突破,满足种床整备、分层施肥、精密播种、覆土、镇压等联合作业技术需求,水平国际先进。种床整备联合作业装备研发突破了深松工作部件脱附减阻、耕深调节自动控制等关键技术,水平国际先进,满足灭茬、深松、碎土、平整、镇压等联合作业技术需求。大型油菜联合收割机突破了油菜纵轴流脱粒分离、高效清选与拨禾轮液力驱动等关键技术,水平国内领先,为湿茎秆小籽粒作物收获提供了技术基础。

  ——项目实施创新开发了一批重大产品。以适应土地集约化、农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标准化为目标,研发的300马力级拖拉机及其配套的11行气吸式玉米精密播种施肥机、48行原茬地小麦精少量施肥播种机、种床整备机具,以及可变地隙与轮距动力机械及其配套中耕作业装备,以及大型油菜联合收割机等先进农机产品,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大型农机具的研发与应用水平,为促进我国农业装备升级换代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重大的经济效益。

  (3)分别于2012年7月26~27日和9月8日完成了“秸秆收集固化成型关键技术及装备”重点项目课题及项目验收。

  “秸秆收集固化成型关键技术及装备”重点项目是由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牵头,依托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整体优势实施。项目重点针对我国大宗农作物秸秆资源特点和收集技术设备瓶颈问题,突破秸秆机械特性、土壤植物分离机理、压缩成型、自动捆扎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压缩、成型、自动捆扎关键装置和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秸秆以及玉米根茬收获典型装备,构建形成了秸秆收集固化成型装备技术体系,对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以及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实施取得了丰硕成果。23家相关优势单位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其中863计划专项资金1931万元,投入了264人,突破了共性关键技术25项,开发农业装备新产品10种、新装置19种,大部分成果实现转让和应用。3项科技成果通过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水平国际先进。研究提出标准草案39项,其中国标1项、行标20项、企标18项。发表论文95篇,其中SCI或EI收录达到46篇。申报专利78项,其中发明专利38项;授权专利26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培养技术骨干、博硕士研究生120人。

  ——项目实施突破了一批共性关键技术。项目研究突破了秸秆物理特性检测等关键技术,为秸秆收割、拔取、调质、打捆成型以及根茬起铺、收集关键部件研制提供理论支撑,夯实棉花、玉米、小麦、水稻四类秸秆收获设备研制技术基础。研究突破了冠状植株整株强制抓取、低茬收割、连续喂入、低功耗高效切碎、自动卸料等关键技术,解决了棉秆收割技术难题。研究突破了物料压缩密度三维传感反馈控制技术,捆绳拉力与捆密度自动匹配的捆型稳定技术,秸秆流变特性与成型密度、能耗优化技术,填料、压缩、捆扎运动合成相位耦合技术,大断面均匀布料成型技术,解决了玉米、稻麦秸秆收集打捆技术难题。研究突破了根茬仿生减阻挖掘、根土分离技术等关键技术,解决了玉米根茬收集技术难题。

  ——项目实施创新开发了一批秸秆收集固化技术装备新产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产出物的51%左右转化为秸秆,开展秸秆收集与增值综合利用,延伸农业产业链,无异于再造一个农业。项目围绕农作物秸秆规模化工业利用的紧迫需求,研制开发的10种新产品,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当今国际先进水平,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技术水平,有力促进了我国秸秆收集技术设备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重大的经济效益。研制开发了棉秆拔取铺条、捡拾收获、切割联合收获装备等3种新产品,进一步完善了棉秆联合收获装备技术体系,为棉秆资源规模化工业利用提供原料收集技术装备支撑。研制开发了玉米秸秆收获、调质、捡拾成捆装备、根茬起铺、收集装备,集成研制形成适应不同经营条件的联合收获与分段收获两大装备体系,促进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研制开发了麦稻秸秆中、大方捆捡拾打捆装备,实现稻麦秸秆高效收集,适应不同工业化利用需求。

  2、进一步实施深化和拓展了农业装备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提升了联盟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凝聚形成了以联盟为核心,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以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核心,形成了优势科技资源集聚,多层次、多领域合作的农业装备产业技术自主创新平台,形成了从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到示范应用、产学研结合的联合创新机制,

  实现了项目、人才、基地的统筹,进一步深化了联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推进了联合攻关、协同创新,促进了高水平成果的产出。同时,这些项目的实施联合了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等,拓展了联盟的对外合作和交流,进一步推进形成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创新,为推进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依托联盟组织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是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具体体现,对探索了联盟组织开展产业重大技术创新活动的做法和经验,完善产业科技创新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实施坚持目标管理与过程控制结合、指导服务与督导检查结合、技术创新与难题协同攻关结合,推进构建产业技术创新链,注重关键环节质量控制、全方位高端人才培养、统筹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促进整体研究水平上档次和高水平成果的产出,推进实现全产业链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了联盟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三)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和产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组织实施“十二五”重大产业技术创新项目,加快实现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1、组织实施“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现代多功能农机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完成了中期评估。

  “现代多功能农机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实施期自2011年至2013年,预算总投入29373万元,其中支撑计划专项经费投入12973万元。由联盟组织实施,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现代农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等企业,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吉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等研究院所等12个牵头单位,以及技术特色资源相对集中、生产制造优势充分发挥的28家任务团队单位及55家协作单位,共800多位科研人员参与项目实施。

  项目以“夯实基础、强化能力、重点提升、全面推进”为方针,统筹考虑持续提升基础装备水平的设计制造和智能化技术需求,统筹考虑传统农业生产技术优化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装备需求,统筹考虑农业生产关键环节与全程机械化装备需求,统筹考虑规模化作业与丘陵山地经济型作业装备,统筹考虑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与经、饲、果、牧协调发展的装备需求。

  项目围绕主要粮食作物全程作业升级、优势经济作物收获关键环节、全面推进丘陵山区机械作业主线,从先进制造与智能化共性技术研究、重点产品研制、集成开发与示范3个层面,优先安排了以智能化技术为引领的田间作业智能控制关键技术装备及农业机械人等智能装备研发,重点设置了提升农机装备先进制造能力的专业底盘数字化功能设计、关键零部件精益制造工艺与复杂件精益制造技术研究,超前部署了具有国际竞争焦点、替代进口的400马力级重型拖拉机技术及配套联合作业机具,重点安排了以林果业带动发展的丘陵山区主要作物生产关键装备与设施,以及棉花、甘蔗、番茄、苎麻等典型优势经济作物收获技术与装备,统筹部署了已具基础、技术创新升级提高作业效率的多功能谷物联合收割机,玉米种植与全价值收获利用、轻简化水田作业、草地复式作业以及典型农产品产地分级处理提高商品性的成套技术装备。

  项目实施将重点提高农机装备先进制造技术水平,提升产业素质;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夯实自主创新发展的基础;创制重大装备技术产品,填补重点作物、关键环节装备空白,提升粮食生产全程装备能力。突破400马力级重型拖拉机电液控制的无级变速传动系技术、配套联合作业装备技术、大通量高效分离清选技术、丘陵山地机具行走技术、茄果色选分级技术等重大装备技术,农机专业底盘数字化功能设计、关键零部件精益制造、复杂件精益制造工艺技术等共130~140项关键技术;研制400马力级无级变速重型拖拉机及配套联合作业机具、10kg/s通用型多功能谷物联合收割机、3行普及型与6行智能采棉机、倒伏甘蔗联合收获机、加工型番茄联合收获分选装备等新产品70~80种,自走式静液压底盘、分离清选装置、光电色选装置、农机零部件制造等新材料、新工艺、新装置和典型部件20~30项;建立农机装备数字化设计与复杂件精益制造,主要粮食作物、典型经济作物、轻简化水田作业、丘陵山区主要作物生产、草地复式作业、典型农产品产地分级处理等装备开发与示范基地35~40处。通过项目创新性核心技术研究带动,培养一支具有技术研究、产品开发、试验检测的高素质、高水平工程师、工人技师队伍,打造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联盟科技人才团队。形成从应用数字化设计、到大型产品先进制造的农用动力、主要粮食作物全程生产装备、优势经济作物生产关键装备制造基地及产业链配套集群。

  项目于2011年6月9日召开启动会,项目实施已取得阶段成效,并于10月~11月完成了课题中期检查和评估,将于2013年底完成。

  2、启动实施国家“863”计划“智能化农机技术与装备”重大项目。

  “智能化农机技术与装备”是“十二五”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由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实施,联盟副理事长、秘书长方宪法作为项目首席专家。项目实施期自2012年至2015年,是截止目前农业装备领域财政投入最大国家863计划项目,经费总额达到2.758亿元,其中国拨经费1.138亿元。

  项目从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创制重大产品与集成示范等方面共设置课题10个,相关技术产品领域的57家主要企业、研究院所、大专院校,投入近350名相关领域优势人才参与项目研发。项目也是“十二五”期间继“现代多功能农机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研究”重大项目第2个由农业装备联盟组织或牵头实施的国家科技计划重大项目,也是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自2007年成立以来组织实施或牵头实施的第6个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项目围绕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紧迫需求,统筹储备前沿性技术和重大农机装备原创性技术开发,统筹大田作业、工厂化作物生产与智能化加工共性技术研究,统筹关键环节和系统集成智能化技术开发,统筹粮、种、苗、果、蔬生产加工等产业链智能装备开发,优先安排研究高效收获、高速栽插、精密精播环节的土壤植物机器互作规律共性技术内容,重点设置跟踪国际前沿、推动技术集成创新的瓜菜田间生产、种子智能化加工、自动嫁接育苗以及茶园智能化生产技术与装备研究,统筹部署围绕低碳、节能、减排、增值等目标要求的植物工厂化低碳生产、农产品智能化分选与节能加工等前沿性技术研究与成套装备开发,形成智能化共性技术研究、重大装备与智能设施开发2个层面10项研究任务。

  项目将重点突破智能栽插和高效采收、植物生长过程和环境信息实时监测、种肥水药按需施用控制等智能化共性关键技术100~120项,开发智能化种子精细加工、全自动嫁接育苗、瓜菜智能化生产、植物工厂化生产等重大装备与设施30~50套。同时,要建成若干以智能化技术为引领的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化示范基地10~15处,凝聚培养农机装备智能化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创新人才队伍,推进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机制,全面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项目于2012年7月10日召开启动会,目前,项目按照计划进度实施,并完成了2012年度执行情况报告。

  3、组织完成了2013年农村领域备选项目库入库工作

  在前期组织完成了“十二五”后续项目“现代节能高效设施园艺装备研制与产业化示范”、“农村关键农资物流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与示范”、“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关键技术与装备”、“现代畜牧业福利养殖设施与技术装备”等项目层面的建议和概算基础上,根据科技部新的部署,充分发挥联盟协调优势,组织协调联盟成员单位完成了2013年农村领域备选项目库入库工作,确保相关领域具有优势的联盟成员单位都能参与到项目中。涉及大田作物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智能化植物工厂生产技术研究、农村农资物流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与示范、作物数字化技术研究、现代农业智能感知技术与产品、现代畜牧业福利养殖设施与装备、现代节能高效设施园艺装备研制与产业化示范、现代化大农业农机装备、食用菌高效生产与深加工关键技术与产品等方向的50项研究任务。

  为做好2013年项目入库工作,联盟秘书处承担了大量的统筹协调工作,于2012年4月26日专门组织召开相关领域优势成员单位入库项目申报协调会,强调合作共享、优势发挥、统筹协调,在项目渠道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协调各方需求,同时保证了拟由联盟组织实施项目完整入库,为这些项目后续启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部分入库项目按照科技部的程序和要求立项启动。

  (四)积极推进成员单位合作和不同层次创新平台共建共享

  1、开放共享土壤植物机器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支持联盟成员单位开展土壤植物机器系统基础技术研究。

  土壤植物机器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目前农业装备领域唯一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农机院建设,实验室具备耕作、播种、栽植、施肥、植物/杂草识别喷洒,植物收获状态和收获、测产部件/装置田间工况模拟及参数、性能测试常年实验能力;具备灌溉系统、农药喷洒系统雾滴直径及雾滴谱测定、喷洒器数字化设计及其雾滴形成规律等实验研究能力;具备超低空监测与预警、农田土壤水分监测、农作物病虫草害自动监测与预警、农业装备智能化等实验研究及相应仪器设备集成开发能力。

  为进一步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实验室把共建共享、开放服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把面向联盟成员单位开放共享提到了特别的高度,已接待青岛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成员单位来访参观和开展项目研究。

  2、共建农业生产机械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打造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农业生产机械工程化装备技术研发基地。

  农业生产机械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依托中国农机院建设,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江苏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机械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吉林农机院、现代农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联盟其他成员单位是合作建设单位。

  农业生产机械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针对主要粮食作物田间作业和粮食收获机械功能单一、通用性不强制约瓶颈,建设农业生产机械关键技术研发和工程化平台,开展植株与秸秆物力机械物理机械特性试验检测、农作物种子数控干燥、精密播种和栽插、多功能联合收割过程检测与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促进装备研发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为促进主要农机生产企业提升研发和制造水平,推动产业技术进步提供重要支撑,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农业生产机械工程化装备技术研发基地。

  农业生产机械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将积极贯彻“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管理方针,依托工程实验室产、学、研综合优势,构建开放共享的运行机制,成为国内外农业机械工程领域共性、关键技术和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和实验研究的基地,成为农业生产机械应用研究成果向工程技术转化的有效渠道、农业机械产业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提升农业生产机械企业创新能力的支撑平台,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积极推进成员单位强化合作,建立联合研究平台

  积极支持江苏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高校落实教育部“2011计划”牵头筹建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协同创新平台。积极支持成员单位之间合作,已有中国农机院与吉林大学建立卓越工程师实训基地、与青岛农业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江苏大学与福田雷沃、华南农业大学与福田雷沃等开展联合收割机测控、导航等技术研究合作,中国农业大学与中国一拖集团开展拖拉机技术研究合作,等等,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联盟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体系,促进核心突出、优势互补、上下衔接、多元化发展。

  (五)组织完成了科技部对联盟运行评估工作

  2012年6月,科技部印发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评估工作方案(试行)》(国科办政〔2012〕47号),并于2012年8月开展对试点联盟的评估工作,把评估作为引导联盟健康发展的政策工具,实现考核联盟建设和运行绩效,根据评估结果对联盟进行动态调整和择优支持,形成竞争机制,激发联盟发展活力。通过评估,总结联盟成功经验,加强宣传推广,充分发挥试点的示范效应,进一步营造有利于联盟发展的社会环境;了解联盟发展的政策需求,研究完善政策措施,探索有效促进联盟健康发展的宏观管理方式等政策目标。

  本次评估主要从自评估、科技部领域主管司评估、成员单位问卷调查三个方面进行,重点评估以下方面内容:创新活动,包括履行合作协议、承担重大项目、开展合作创新等情况;创新绩效,包括掌握核心技术、形成技术标准、提升经济社会效益等情况;服务产业,包括制定产业规划、提供行业服务、扩散创新成果等情况;运行管理,包括组织机构运行、管理制度执行等情况;利益保障,包括反映成员需求、保障成员利益等情况。

  为做好评估工作,联盟秘书处按照评估要求,全面总结梳理了2009年至2011年工作及成效,同时在成员单位努力和配合下,做了充分的准备,较好地完成了评估材料准备工作。同时,有天拖、一拖、福田、华南农业大学、山东农机所、现代农装、河北南皮等成员单位参与了问卷调查。

  联盟在科技部评估中评为A,排名第三名,在农村司对农业领域联盟的评价中排名第1位。

  (六)联盟管理和宣传

  1、进一步完善联盟日常管理制度

  完善了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会工作制度、专家技术委员会工作制度、咨询专家委员会工作制度、秘书处人员管理及工作制度、技术创新项目管理办法、研发基金项目管理办法、联盟工作经费管理规定、联盟研发基金管理办法(暂行);细化并制定了联盟成员单位管理办法(试行)、联盟知识产权管理规定、联盟技术创新项目绩效评价办法、联盟知识产权共享协议;进一步推进联盟秘书处专职化工作,推进联盟制度化、规范化的运行,促进联盟健康持续发展。

  2、组织召开了2012年度联盟工作会

  2012年9月24日,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2年度工作会在沈阳召开。这是农业装备联盟成员单位扩展为42家后首次召开的联盟大会,具有重要意义。会议主题围绕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展开,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重要精神,审议了联盟年度工作报告,研究探讨了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创新方向、任务和重点,总结部署了农业装备联盟工作,加快推进联盟运行发展和产业技术创新。

  3、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进一步建设完善联盟网站。为及时传递联盟动态和重大技术创新项目进展,加强联盟对外宣传工作,秘书处建设了联盟网站,成为了联盟对外的窗口,下一步将根据需要,进一步拓展网站功能,逐步打造成为联盟信息平台、成员单位交流平台。

  积极拓展联盟对外交流。成为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促进会的成员,参与促进会或与中关村的产业联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进一步促进了联盟间的学习、交流与合作,为深化联盟管理、促进联盟健康运行提供借鉴。

  4、参与举办2012年全国农机科研院所长会

  8月13日,2012年全国农机科研院所长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会议由中国农机院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承办,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食品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办,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8家农机科研院所、9所高校、7家企业共54家单位的12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主题是科技援疆,合力同行,贯彻落实中央新时期新疆工作部署,按照科技部科技援疆精神,推进全国农机科技界科技援疆工作,着力推进全国农机科研院所与新疆企业、高校、院所对接合作,促进新疆特色产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推动以科技支撑引领新疆跨越发展。

  5、积极组织参加行业内的农业机械展览会

  为了使联盟成员单位更好地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企业形象宣传、品牌推广、信息沟通、新产品和新技术推介、科研技术成果转化及产品展示等,积极组织联盟成员单位参加了4月份在湖南长沙举办的“2012全国农业机械展览会”及9月份在沈阳举办的“2012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在“2012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期间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农机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人才及成果展示交流会”。由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协办,汇集了国内农机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农机企业参加,进行了农机相关领域科技成果展示;与参展农机企业进行成果转化现场洽谈;农机相关专业及人才培养计划展示、毕业生推介;与参会农机制造企业、流通企业、农机化服务组织等进行人才供需现场对接等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的举办展示了联盟的实力,体现了联盟的凝聚力,扩大了联盟在行业里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使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为行业里的领军者。

  二、联盟工作存在问题

  一是需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推进联盟健康持续发展。联盟从试点起步,在探索中不断成长,在创新中不断发展,正逐步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其重要作用日益显现。但联盟还处于进一步探索发展阶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需要在探索中发展和完善,从自身而言,需要面对进一步凝聚成员单位向心力,进一步健全完善组织运行机制,建立信用机制、利益机制和责任机制等,以及进一步集聚资源推进产业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困难,从外部而言,需要有持续系统稳定的政策支持,包括对联盟健康持续运行的支持,也需要支持联盟开展重大产业技术创新活动政策,同时,还需破解责权利的主体等难题。

  二是需要加大产业技术创新的支持,更好地发挥联盟推进重大技术创新的作用。联盟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导,特别需要科技部的多方面的支持,建议要加大力度支持联盟组织实施国家科技计划,从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应用支撑、成果转化、产业化等全方位加大项目支持力度,形成创新合力;进一步发挥联盟在立项、管理、验收等过程的主体作用;支持联盟参与编制产业科技发展规划、产业技术路线图,使得联盟战略与行业战略、国家战略衔接;支持联盟整合资源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联合研发平台;支持联盟开展技术标准研究;给予联盟运行支持。

  三、2013年工作计划

  一是进一步深化联盟管理。根据联盟运行和形式发展,不断完善联盟理事会、专家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等的运行和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联盟项目管理办法和研究运行经费筹集与管理办法。进一步推进联盟秘书处的专职化,强化联盟秘书处的日常运行,不断增强秘书处沟通协调、组织能力,更好地服务于联盟发展需要,服务于成员单位。进一步研究探讨组织化、制度化、规范化以及主体等联盟未来发展问题。

  二是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任务,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组织完成好“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现代多功能农机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做好“863”计划重大项目“智能化农机技术与装备”实施工作,完成中期检查;推进落实《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十二五”专项规划》和《联盟科技发展规划(2008~2015年)》,积极开展重大技术创新活动,组织做好新项目立项工作;推动项目形成的大型拖拉机、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大型打捆机、大型免耕播种机、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装备、新型施药机械等一批重大成果应用推广和产业化转化。积极推进联盟技术标准工作。

  三是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平台和国家农业装备重大创新基地建设。积极支持成员单位合作筹建协同创新平台;不断完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体系,推进资源整合和优化,构建国家农业装备重大创新基地,贯通科学研究、工程研发、产业化,系统地、持续地支持形成技术成果产业化,重大技术产品产学研联合开发。

  四是积极推进联盟多元化合作与交流。积极推进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机械行业,动植物品种繁育、农作物栽培以及生物制药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合作与交流,培育多学科、多专业融合优势的人才团队,建立交叉学科联合创新机制,联合开展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产业科技发展问题研究。继续依托现有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平台,积极开展国际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吸纳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联合国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共同开展技术开发、重大产品研制、人才培养与产业化转化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