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良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012年度总结报告

  一、联盟简介

  畜禽良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称畜禽良种联盟)是由中国农业大学牵头,联合12家龙头企业、4家大学及4家科研院所,在2009年成立的行业技术联盟,也是科技部2010年审批的国家首批试点建设的36家行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之一。

  联盟现任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张沅教授,秘书长田见晖教授,秘书处设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联盟成员单位共20家。

企业 大学
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北农大种禽有限责任公司 华中农业大学
河南三高农牧股份有限公司 华南农业大学
北京家禽育种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农业大学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养猪育种中心 科研院所
天津市宁河原种猪场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四川铁骑力士实业有限公司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海南罗牛山种猪育种有限公司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北京奶牛中心 新疆农垦科学院
上海奶牛育种中心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博瑞遗传有限公司  

  二、主要创新成果

  联盟自成立以来,通过产学研结合模式,紧密围绕畜禽良种产业中的共性关键技术,进行科学公关,联盟内成员通过合作开发的方式突破多项核心关键技术,其中获得多项国家和地方发明奖项。截止2012年底,联盟共取得专利42项,科技成果27项,申请畜禽新品种或配套系5个,共获得技术标准7项,组织对外推广技术标准8套,培养研究生约2900余名。

  产业联盟之间缔结友好的知识产权共享机制,坚持走边研究、边推广、边示范的模式,以联盟名义发布最新成果,并迅速向社会推广;联盟成员之间紧密联系,互派科技人员学习、交流,形成知识、技术、成果流动利用的有效机制。成员单位科研仪器、设备等实现了科技资源共享,中国农业大学等4家高校、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等4家科研院所和企业设立的研究机构对联盟内成员开放、共享使用大、中型设备(3万元以上)共计900余台;累计使用时间超过8000小时。

  联盟成立以来,凝聚了十几个畜禽良种产业技术研究的高素质队伍,联盟成员瞄准畜禽育种行业的尖锐问题,解决一直困扰我国畜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难题,在提升社会经济效益方面贡献显著。各成员单位积极开展畜禽育种和高效扩繁的技术创新和推广,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大矮小节粮型蛋鸡、京粉系列蛋鸡、艾维茵肉鸡、北京黑猪、湖北白猪、新清平猪、中国美利奴羊、天府肉羊、中国黑白花奶牛、地方黄牛等向社会推广,极大地提高养殖者的收入,保障市场上肉蛋奶的充足有效安全供给。同时,联盟成员单位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举行免费技术培训上百次,培训人员数累计十万以上,受益者基本辐射整个中国,极大提升畜牧业的养殖水平。

  2011年,以联盟为组织单位,启动了 “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主要畜禽新品种选育与关键技术研究”,国拨经费5500万元;申报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动物快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国拨经费3900万元。其中,“主要畜禽新品种选育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包括六个课题,分别包括“优质猪新品种(系)选育与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优质奶牛新品种(系)选育与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优质高产高效家禽新品种(系)选育与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课题”、“优质肉牛新品种(系)选育与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优质肉、毛羊新品种(系)选育与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和“优质运动马培育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六个课题,分别由联盟内不同的成员单位合作完成,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竭诚合作,形成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模式,在多个畜禽品种上均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科技创新成果。

  比如,在奶牛品种上,由中国农业大学提供科研人员、技术以及设备;在北京奶牛中心、北京三元绿荷奶牛养殖中心和上海奶牛育种中心有限公司提供的奶牛群体及生产数据之上,合作完成了“中国荷斯坦牛基因组选择技术平台的建立”这一技术成果,为下一步在我国的奶牛育种中实现基因组选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由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奶牛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和中国奶业协会合作共同完成了“中国荷斯坦牛分子育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这一成果,充分体现了联盟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间的合作共享,此项成果也获得了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在鸡品种上,中国农业大学与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常州立华禽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且卓有成效的合作关系,其中,中国农业大学与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研发出京粉1号、京红1号蛋鸡配套系,截止目前已累计推广10亿只。此外,中国农业大学已于2012年7月将其专利“一种检测鸡蛋鱼腥味突变等位基因的方法及其试剂盒”技术转让给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即将应用于华都峪口公司的京红1号、京粉2号等配套系的持续选育,预期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猪品种上,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间也保持着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比如中国农业大学与四川骑力士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宁河原种猪场和北京市养猪中心等企业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此外,其他地方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也很紧密,在“优质猪新品种(系)选育与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课题中,由华南农业大学(主持)、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宁河原种猪场正在合作进行“引进猪新品种及其配套系选育”的研究,国拨专项经费分配200(万元)。四川铁骑力士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农业大学和四川省畜牧总站合作完成了“天府肉猪”新品种(配套系)的培育,并投入生产,预期能够产出可观的经济效益。

  此外,联盟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与联盟外成员也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联盟内高校及科研院所与联盟外企业互为依托,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及效益产出。比如,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承担的“鲁西黄牛新品系选育与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课题在山东鄄城、梁山、希森三和集团牛业有限公司等基地形成鲁西牛的核心群,并形成规模在2500头以上的试验基地2个及规模在2万头以上的优质鲁西肉牛示范区1个。再比如:中国农业大学于2010年与常州市立华畜禽有限公司签订了“优质肉鸡选育技术服务项目”合同,中国农业大学将帮助该公司对现有的肉鸡品种进行选育。预期随着联盟的发展,将吸引越来越多的高校或企业加入到本联盟的合作中。

  三、联盟存在问题及建议

  存在问题:

  1) 知识产权清晰度有待进一步明确: 产业联盟不是通过法律程序注册的经济实体,不具有法人资格,它有别于实体研究机构,原有法律在许多方面可能无法解决非实体组织产生的一些问题。由于在合作研发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易产生产权纠纷;

  2) 产学研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联盟的发展需要企业、大学、科研院所通力合作,但是我国目前产学研结合机制还不够完善,存在校企双方价值取向不一致等问题,这直接影响了合作的效果。

  3)忽视无形资产的利益分配进一步规范:在产业联盟运营过程中,除了联盟的利润可以分配之外,无形资产也是重要的利益分配来源。联盟综合考虑了各成员在创造无形资产过程中所做的贡献,合理地确定各成员的分配数额,才能确保联盟的持续发展。

  建议:

  1)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 各地区应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及发展目标,制定企业联盟的有效范围,主动促进和组建产业联盟的发展,使不同产业、不同项目的企业联盟享有不同的各种优惠政策。

  2)联盟要有其自己的一套运行、考核、激励、协调等机制,避免因受原企业的控制而出现出工不出勤等现象,从而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

  3)优化法制环境,帮助企业改善条件,实现联盟技术扩散进一步完善国内有关产业联盟的法律,协调产业联盟各方的关系,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规范各方的行为,创造出一个更加有利于联盟运行的法制环境。

  4)加强与其它外单位成员的联系,促进联盟技术扩散的效果,主要从人力和智力入手,帮助企业改善条件,优化环境,创造吸收的能力,实现联盟技术扩散溢出效应的最大化。

  附:联盟内2012年主要的成果简介

中国荷斯坦牛基因组选择技术平台的建立

  2012年1月13日,教育部在北京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对畜禽良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合创新成果“中国荷斯坦牛基因组选择技术平台的建立”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

2014-01-23_112138.jpg

2014-01-23_112424.jpg

  联盟成员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奶牛中心、上海奶牛育种有限工作通过紧密合作,围绕奶牛基因组选择,提出了TA-BLUP等基因组育种值估计的一系列新方法,丰富了基因组选择的理论体系;结合我国奶牛育种实际情况,建立了高质量基因组选择参考群体,解决了在我国实施基因组选择的基础问题;建立了我国自己的基因组选择软、硬件平台和中国荷斯坦牛群体主要性状的SNP效应图谱,并结合奶牛育种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基因组选择实施方案。本项目建立的中国荷斯坦牛基因组选择技术平台,为在中国荷斯坦牛群体中实施基因组选择,加快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进程和自主培育优秀荷斯坦种公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