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012年工作总结

 科技部创新体系建设办公室:

  抗肿瘤药物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于2010年3月,由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联盟依托单位,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药科大学、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和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而成。

  联盟致力于整合国内骨干企业和大院大所,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协同创新,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突破抗肿瘤药物关键技术,构建产业技术创新链条,促进集成创新,代表国家水平参与国际竞争,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搭建公共技术平台,加快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辐射产业发展;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肿瘤创新药物研发,力争有4-5个抗肿瘤创新药批准上市。同时在美国FDA申请IND ,开展国际临床试验。联盟成立以来,主要取得的工作进展如下:

  一、产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情况

  1、基础研究方面:这部分工作主要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中国药科大学负责,研究出的具有潜力的候选药物,将会优先转给联盟内企业进行后续研究。主要有:

  1) 基于类天然产物类抗肿瘤化合物的设计与初步药理活性研究:进行了嘌呤类化合物的构建、抗Src激酶活性研究,合成了100个目标化合物;

  2) 进行呫吨酮桥环类类天然产物80个,4个有潜力的先导化合物正在进行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和评价。

  3) 基于优势结构类抗肿瘤化合物的设计与初步药理活性研究:合成喹唑啉酮衍生物70个;以吲哚为结构骨架,合成化合物约80个;合成苯并噻唑类衍生物150个;合成喹唑啉酮衍生物70个;

  4)以c-Met为靶点,c-Met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和药理活性测试:已完成了105个化合物的设计和合成研究工作,并获得候选药物Simm530;

  5)针对c-Src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药理活性测试及复合物晶体结构解析:对2,6,9-三取代嘌呤进行进一步的衍生化,设计并成功开发了一种利用微波辅助的平行合成方法来快速构建2,6,9-三取代嘌呤衍生物库,目前合成了约50个目标化合物;

  6)针对HSP90为靶标的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和生物活性测试:已设计、合成和筛选70个小分子化合物,解析小分子与Hsp90 N端结构域结合的复合物晶体结构20个。目前,这些抑制剂在细胞和动物体内的Hsp90抑制效果正在测试中。

  2、创新药物开发:这部分主要由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和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目前,在研国家1.1类抗肿瘤新药12个,联盟成立以来,共申请中国专利13件,申请国外专利16件,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2件,国外授权专利8件。此外,在项目期间,申报、获得临床批件9项,发表SCI论文12篇。

  主要进展情况见下表:

1.jpg

  3、成果转化:目前,联盟已有两个创新药物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了上市申请,一旦获得批准,联盟将会组织人力物力,加大各方面投入,以使创新药物早日实现成果转化,造福广大肿瘤患者。

  1)甲磺酸阿帕替尼:

  甲磺酸阿帕替尼(以下简称为阿帕替尼)是一种小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阿帕替尼先后开展了胃癌、肺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多种适应症的临床试验。

  在已经完成的临床研究,阿帕替尼的胃癌(我国发病率第三、死亡率第二的癌症,晚期胃癌患者,如一、二线化疗方案无效,将处于无药可用地步)II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阿帕替尼可显著延长晚期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由平均2.5个月延长到4.8个月,疗效确切。因此,恒瑞医药已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有条件上市许可,以便阿帕替尼能早日上市,早日造福晚期胃癌患者。肺癌(我国的第一大癌症)II期临床试验表明,阿帕替尼对晚期肺癌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CR)为53.2%,疗效明显。与国外同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相比,阿帕替尼的不良反应率较低,尤其是在乏力和手足皮肤反应发生率方面。

  国外以VEGF作为主要靶点的众多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都价格昂贵。以国外同类药物舒尼替尼为例,每月的药品费用为5万元左右。阿帕替尼上市后将以国外同类药物1/5左右的价格销售,大大减低患者的医疗费用,让我国患者能以较低廉的费用,得到和国外发达国家同等品质药物的治疗。

  2)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是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应用公司特有的第三代聚乙二醇技术平台,成功将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加以改造而成为一个新化学组成的长效生物制剂,其适应症为治疗肿瘤化疗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在投入大量科研资金及科研人力后,本品于2012年完成全部临床研究工作, 已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递交上市申请。

  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是将20K的PEG与G-CSF的N端定点交联,由于相对分子量增大,使得药物的肾脏清除减慢,半衰期延长。同时,由于PEG链的保护,药物稳定性增加,不易酶解,免疫原性降低。因此,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最大的优势是体内半衰期长,作用持久,每化疗周期只需注射一次。大大增加病人的顺应性。开发前景极为广阔。

  二、创新人才引进使用、团队建设情况

  联盟的发展、创新离不开人才,只有通过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才能使联盟发展壮大。因此,联盟不仅积极引进海内外的高层次人才的加盟,还采取了定向培养、专业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快培养一批急需人才,努力为科技人才营造良好的环境,形成了以博士、硕士牵头,项目纵向和平台横向发展的良好格局。

  目前,联盟拥有专职研发人员超过1300人,其中拥有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千人计划引进人才”7人,科学院“百人计划”3人,获得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2人,海归人员70余人,博士130余人,并在国内的高等院校及相关技术领先企业聘请 30余名高级顾问,为抗肿瘤创新药物的开发配备了结构合理的研发团队。

  联盟还积极与国外研发机构广泛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跟踪国外先进技术,加强技术引进并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实现再创新。利用国外合作的人才、信息等有利条件联合攻关,研究开发创新药物,不但加快了新品开发也促进了企业的人才培养。

  三、产学研及项目合作情况

  联盟积极与科研院所及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由联盟企业投入前期研发费用,支持科研机构开展新药发现的创新研究,双方共享成果、共担风险。一方面,科研机构为联盟企业提供优先服务,其研发成果在联盟内优先转让,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大学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为联盟企业提供技术培训和培养企业的适用人才。

  2010年3月联盟成立以来,签订针对抗肿瘤药物的项目合作协议28项,主要清单见下表。

2.jpg

  四、运行机制完善情况

  1、课题责任单位法人负责制落实的具体措施和做法

  2010年3月联盟5家组成单位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正式制定了抗肿瘤药物技术创新产学研联盟的章程,联盟各方共同约定由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联盟对外承担责任的主体。联盟对外签署的其他文件可由相关联盟成员就具体事项,共同出具授权委托书,由联盟成员单位共同商议后,委托代表签署。

  2、课题管理制度建立情况和组织推进的成效

  联盟设立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和秘书处,理事会为决策机构,专家委员会为理事会咨询机构,秘书处为联盟常设执行机构。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蒋华良副所长担任理事长,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飘扬、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院长尤启冬担任联盟副理事长。聘请了国内知名专家组成了联盟专家委员会,并由丁健院士担任主任委员。具体组织结构见下图。

5.jpg

  3、经费监督管理的具体做法

  联盟秘书处的日常经费由联盟承担单位承担,联盟活动经费由各联盟成员单位轮流承担。

  联盟的项目研发经费实行课题制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实行预算、过程控制和全成本核算。项目总负责人对具体项目经费的使用做出安排,报秘书处备案,接受秘书处的监督,并定期向秘书处报告经费使用情况,秘书处定期向理事会报告。项目执行完毕后,根据需要接受理事会确认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报理事会审查。联盟项目研发经费的使用,仅用于项目研究、购买研究成果和知识产权以及其他与项目研究有关的费用支出。

  五、联盟建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联盟发展机制及环境有待不断完善的问题:一是“实现三个落实”:资金、人才、项目要落实。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发挥引导、统筹作用,政府、产业、大学、研究院所、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形成合理、有效的技术产业化链条。二是“建立三个平台”:技术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平台、信息共享平台。资金、人才、项目落实到企业和高校之间的运行平台上。三是“实现三个结合”-科技和需求结合、技术和资本结合、人员和项目结合。

  2、重大项目的培育和申报:希望政府及科技部门支持联盟内开展的针对抗肿瘤药物研发等方面的国家和省市级课题的培育和申报工作,并给与一定的资金支持。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1、探索产学研联盟运行的新模式、进一步规范管理联盟运行

  联盟成立以来,联盟在各成员单位的努力下,努力寻求共赢点,力争破解国内产学研联盟结合水平低的死穴,探索适合联盟发展的新模式。接下来,联盟将继续遵循"协作、创新、交流、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发挥整体产业优势,从而确立良性竞争和促进互惠合作的机制。

  企业力争在深度合作中实现三个转变:从个体自发合作方式向自发与组织相结合,以有组织合作为重点的转变;从项目合作为主向项目合作与战略合作相结合,以长期战略合作为重点的转变;从适应性合作向适应性与导向型相结合,以导向性合作为重点的转变。

  2、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为行业培养高技能人才

  各成员单位将借助产学研联盟这一平台,为行业、企业的发展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校企双方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人才培养,直接对接地方和行业发展战略,培养洞悉企业和市场规律、可直接进入企业创新主战场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3、以共建科技创新平台为载体,推进科技与人才资源共享

  联盟内各单位整合资源,共建各级各类高水平科研平台,并相互开放和共享平台资源,利用学院与企业之间的人才资源、激发学院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提升企业持续创新的能力,避免低水平重复,积极探索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道路。

  抗肿瘤药物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2013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