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一、联盟面临产业技术进步问题

  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1985年以来,我国油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油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30%左右。菜籽油是我国自产的第一大植物油,每年生产约450万吨,占国产植物油总量41%以上,菜籽饼粕也是潜在的仅次于豆粕的大宗饲用蛋白源。油菜生产对保障我国食用植物油脂和饲用蛋白质的有效供给,促进养殖业和加工业发展等诸方面均有重要影响。在我国油料加工产业外资比重大、外资正掌握我国油料从原料到产品的定价权、国内大豆市场逐渐被进口大豆抢占、油菜籽进口日趋增大的今天,组建油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行油菜加工利用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对抵御国际市场冲击、保障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前我国油菜深加工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菜籽制油普遍采用的是传统的预榨浸出技术,该加工工艺为获得菜籽胚料的良好压榨性能,往往需要高温长时,消耗大量的电力和蒸汽,且导致油脂质量差、饼粕蛋白破坏高达50%以上,造成油菜资源的深层次浪费;(2)在现有精炼工艺中,为满足一级油(色拉油)生产的需要,加工过程繁杂且常常采用高温工序,油脂过度精炼,一方面加工能耗高,另一方面油脂的功能活性物质流失严重或破坏严重,且产生对健康不利反式脂肪酸、多环芳烃等,能源和资源利用均不合理,影响油的营养品质与食用安全,还限制了高品质油脂产品的开发空间;(3)菜籽饼粕因受抗营养因子多且含量高的困扰,虽然蛋白质组成合理但价值难以提高,资源难以充分开发和利用;(4)油菜秸秆综合利用与产地全程资源化开发技术研究严重滞后;(5)油菜产业化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亟待建立;(6)技术成果的转化、组装、集成和示范滞后;(7)油菜优质高效产业化水平较低。

  另外,如何根据企业技术需求,提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组织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公共技术创新平台;推动技术转移,加速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运用,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也是联盟面临的一个产业技术进步问题。

  二、构建产业技术创新链的情况

  油菜加工产业技术战略联盟产业链的构建是在借鉴、参考国内外成功案例的方法和经验基础上,充分结合我国油菜产业特点,分析长江中下游、长江上游和春油菜区对油菜产业技术的需求情况,利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出战略性、科学性、以及可操作性的油菜产地加工产业技术路线图。

  联盟的技术路线图以油菜加工产业“市场需求-产业目标-技术壁垒-研发需求”为研究线索和研究重点。主要分析方法包括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SWOT 分析法以及研讨会等。

  技术路线图是“技术”与“市场”两方面因素的结合。一方面是市场拉动,基于企业或产业的市场需求以及行业目标确定需要的技术类型;另一方面是技术推动,技术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技术的发展反过来会催生新的市场需求。技术路线图通过结合这两方面因素,提供一个到达目标的路径。

  油菜战略联盟技术路线图制定的基本流程包括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开发阶段和修正阶段。第一阶段是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启动阶段,第二阶段是技术路线图制定的核心部分,第三阶段是技术路线图的后续修订和制定实施阶段,也是技术路线图不断完善的过程。

  经过2008-2010年一直以来对油菜加工企业的调研、技术交流、研讨等。目前,油菜加工战略联盟技术路线图制定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报告编制。

  三、加强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建设情况

  油菜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以来集聚各联盟成员单位的优势资源要素,探讨并构建“政、产、学、研、宣”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模式,实施“品牌+文化+技术+标准+基地”的发展战略,已基本形成了“开放、流动、联合、高效”的运行机制。

  联盟建设了专职的秘书处,秘书长由独立于依托单位的联盟成员单位一名退休的德高望众的人士担任,保证了联盟的公正性。联盟依托单位配置专职常务副秘书长1名。另有协同处理事务和协调相关工作的副秘书长两名,分别由湖北省科技厅体改处田志康副处长和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加工中心副主任陈洪担任。联盟秘书处的办公地点在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已初步实现常设机构的专职化。

  联盟作为由协议约束的非法人组织,其主体地位的探索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油菜加工战略联盟通过组织构建油菜加工技术创新路线图、组织油菜加工行业技术交流、企业调研、联盟宣传片的制作、联盟歌曲的创作、建设油菜博物馆等多种形式,宣传油菜产业、油脂营养知识,通过文化元素提高民众对油菜产业的认知,初步建立了联盟的主体地位,得到油菜加工同行的认可。